首場思明!重要發布→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4-10-02 10:40:59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宣傳新時代改革開放偉大實踐,通過新聞發布會權威發布、展示廈門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亮點成效,廈門市政府新聞辦于今日起舉行“貫徹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首場發布會
今天上午舉行
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思明區委書記林重陽,思明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王華琪,思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碧蓉出席并介紹有關情況。
林重陽表示,廈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的第一站,總書記曾在思明居住生活過三年,留下了許多寶貴的思想財富、精神財富和重大實踐成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思明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干部群眾,把對總書記的愛戴敬仰轉化為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推動全區經濟社會持續高質量發展,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高。
緊密銜接和服務全市“4+4+6”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形成軟件信息、旅游會展等千億產業鏈群,商貿業規模突破萬億。十二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888億元突破至去年的2729億元,年均增長6.8%,居全省縣(市、區)第三位;財政總收入從133億元增加到410億元,連續9年居全省縣(市、區)首位;蟬聯2021年至2023年全省城市發展“十優”區首位,位居“2024賽迪百強區”第25位。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具有思明特色的改革措施。創新深化“數實融合”機制入選省委深改委“一縣一特色”專項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金融司法協同平臺助推高質量發展”“創新鼓浪嶼保護傳承模式”先后入選中國改革年度案例。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引入法務、泛法務機構67家。得益于九八投洽會、中國電影金雞獎、廈門馬拉松等金色品牌賽事活動和重大活動,思明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

舉辦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系列主題活動等民間交流活動,推動成立全市首個區級臺胞工會,擁有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國家級基地1家、省級基地4家,建立臺胞警務服務室、“和家園”涉臺調解委員會等涉臺服務平臺,加快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第一站”。
努力讓群眾更富足,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5.3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8.9萬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9萬元提高至8.8萬元。努力讓公共服務更優質,推進教育思明、健康思明、文化思明建設,獲評福建省教育強區,義務教育階段100%保障入學;全區人均期望壽命達83.17歲,人口健康主要評價指標達發達國家中高水平。努力讓治理更高效,堅持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深入開展“近鄰·思民”等活動,全面推進社區標準化建設;全時全域、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創建,連續6屆獲評福建省文明城區,以全省第一名成績榮獲首屆福建省文明示范城區。努力讓群眾更安全,獲評全省第五輪首批平安區,蓮前派出所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模范公安單位”榮譽稱號。努力讓生態更優美,深化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獲評“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筼筜湖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鼓浪嶼入選自然資源部“和美海島”名單,廈門東南部海域(思明岸線)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及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
會上
這些備受關注的問題
有答案了
距離年底只有兩個月的時間,要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任務,思明區年底沖刺有哪些舉措?
前三季度,思明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3.79億元,同比增長5.4%,基本完成各項目標任務。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閩來廈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全力落實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苦干一百天、決戰四季度,奮力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著力穩增長。堅持和完善經濟運行分析和協調推進機制,針對四季度工作制定41條工作措施,加強統籌分析、攻堅突破,確保完成全年既定目標任務。系統落實近期黨中央、國務院一攬子增量政策,加強政策儲備,適時出臺一批合規且針對性強的扶持政策,有力增強發展信心。同時,我們將增強工作前瞻性,提前謀劃好明年經濟工作目標,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是著力優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落實今年出臺的兩批營商環境任務清單48項舉措,深化“益企服務”行動,推動政務服務、市場監管、司法保護、融資等服務提速提效,為企業發展打通堵點、解決問題。大力提振消費需求,落實好加力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促進汽車、家電、家居等消費增長,加快釋放政策效應。
三是著力強招引。不斷健全完善招商模式和考核辦法,持續抓好大招商、招大商、大員招商。堅持重大招商項目落地推進工作機制,大力推動98個“九八”投洽會簽約項目落地并盡早運營見效。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作用,大力開展基金招商、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
四是著力促轉型。加快構建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動“數實融合”,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盡快出臺人工智能專項政策,加快“一園三中心”建設、運營。深化游戲產業園方案并加強招商推介,推動游戲產業孵化中心盡快落地運營。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實施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推動制造業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思明區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
思明區深刻認識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建設“產業集約、技術密集、要素聚合”的都市科創區,連續4年入選“賽迪創新百強區”榜單。主要采取以下五方面做法:
一是抓創新載體建設。先后落地百度飛槳人工智能賦能中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廈門科創中心等9個創新平臺,賦能產業發展。支持企業整合自身創新資源,打造建設各類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產業創新機構80余個。
二是抓創新主體培育。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先后出臺10項科技創新政策,扶持以軟件信息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全區規上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突破30億元,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突破85件、約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90家,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8家、全國民營企業研發投入及發明專利500強企業3家。
三是抓創新成果轉化。以應用和需求為導向,鼓勵各類創新主體加強協同,構建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創新生態。先后建設中技所(廈門海絲)科創中心、思明網上知識產權交易平臺,累計促成技術交易總額超12億元。推動形成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集聚圈,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騰訊優圖AI創新中心聚焦智慧城市應用賦能,2022年6月落地以來,已引進生態企業25家(其中準上市企業1家);華為(廈門)開發者創新應用中心培育自主可控軟硬件生態,2022年9月落地,帶動一批企業實現增收,單家企業增加營收最高達23%;百度飛槳(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有效助力千行百業智能化轉型升級,2024年3月落地以來,累計觸達客戶超200家,形成合作企業70余家。
五是抓創新人才培養。全區人才總量超過40萬人,約占全市比重近3成,其中國家級人才74人、省級人才400余人、市級領軍人才約2500人。全區規上科技企業集聚研發骨干人才1.43萬人,每萬人從業人員中研發人才數超過410人;軟信產業人才平均年齡約33歲,青年力量已成為創新主力軍。
思明區在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提供更加優質普惠的公共服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思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推進經濟發展和民生保障,盡可能地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落實就業優先。每年舉辦“職引未來”“春風行動”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30多場,發布各類就業崗位超12萬個。累計撥付就業專項資金13.8億元,惠及企業超30萬家次,惠及各類就業群體超80萬人次。貫徹實施“雙百計劃”“群鷺興廈”“思明英才”等戰略,積極兌現新引進人才生活補貼、“五年五折”租房補貼、青年人才公寓等各類優惠政策,共為1.4萬名人才兌現補貼3.4億元,接收高校畢業生21.5萬人,吸引更多年輕人才選擇思明、扎根思明。
二是建設教育強區。堅持經費優先保障,近十年來教育經費投入以年均2.2億元增加,2023年教育總投入達40.61億元,是2013年總投入的2.2倍。堅持學校優先建設,新改擴建66個教育建設項目,新增學位4.35萬個,義務教育階段實現100%保障入學;實施642個校園提升項目,新增運動場地面積34萬平方米。堅持教育改革創新,《打造人口密集城區教育發展的“思明樣本”》等經驗做法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三是保障群眾健康。加快推進健康思明建設,不斷滿足廣大市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截至今年9月,轄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83家,較2012年新增307家;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7萬人,較2012年增長約6800人。積極推動基層醫療設施建設,梧村、開元、廈港等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實現10個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形成“15分鐘健康服務圈”。著力建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組建慢病“多師共管”家庭醫生團隊138個,2023年慢病重點人群簽約覆蓋率達84.21%、服務滿意率100%。持續加強老齡健康服務,全區91.3%的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成功創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去年為全區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體檢約9.4萬人次。
四是加強養老服務。全區現有13家養老機構、14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9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79個為老服務助餐點,近三年新增38處養老服務設施(新建3個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改造提升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增加27個老年人助餐點),為轄內老年人提供日托短托、康復理療、休閑娛樂、配餐用餐等服務。針對孤寡、獨居、空巢等老年人,在每個社區配備1至2名助老員,提供入戶關懷、精神慰藉、老年教育和咨詢保障等服務。
在思明區生活、創業的臺灣青年很多,大家也很喜歡在這里的生活,請問思明區采取哪些措施鼓勵更多臺灣青年來廈創業、就業?

思明區堅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按照黨中央對臺工作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全力構建臺灣青年創業就業高地。目前,共培育臺青創業就業國家級基地1家、省級基地5家,引進和扶持1200多名臺青人才扎根發展,先后有12位臺青獲得省臺青“創業之星”稱號。主要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
一是完善政策體系。出臺《思明區進一步鼓勵和支持臺青實習就業創業優惠政策》,設置臺青實習、就業、創業、生活4個扶持板塊,制定政策實施的配套細則,建立線上預審機制,實現“最多跑一趟”的便捷申報模式。梳理政策申報要點,繪制“一圖讀懂”,定期組織開展政策解讀會,確保政策落實落細。建立臺灣青年發展服務中心,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提供服務咨詢、市場拓展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二是搭建創業平臺。加大對轄內臺灣青年創業就業基地指導力度,通過“日常管理+現場核查”相結合,跟蹤服務優質創業項目,持續提升基地運營水平。聘請6位資深臺商擔任臺灣青年創業導師,挖掘培育潛力創業項目,幫助臺灣青年更快立足大陸市場。舉辦“鷺島·臺味”“兩岸好市·青創市集”“廈金同城圈”夜市等多個市集活動,打造臺灣青年創業項目展示平臺。
三是促進引才就業。開通臺灣人才招聘網站,定期更新發布相關惠臺政策、企業崗位需求、來閩就業創業機會等資訊,已發布就業崗位1014個。與廈門大學建聯合開展臺籍學生專場招聘會、兩岸青年學生研學交流營等活動。組織臺籍學生開展暑期實習實訓,通過帶教、研學等方式,增進臺青來廈發展的信心。完善臺胞工會服務功能,吸納近200名臺灣青年職工加入,打造一站式、多元化服務的臺胞職工服務站,組織開展就業創業交流會、親子活動、職工聯誼等活動,讓臺青職工感受到工會“娘家人”的溫暖。
四是加強交流聯誼。在全區成立8個臺胞驛站聯誼點,定期舉辦兩岸青年創業分享、交流聯誼等各類主題沙龍活動。常態化開展兩岸青年交流聯誼活動,每年開展兩岸新春圍爐茶話會、元宵民俗、中秋聯誼等交流活動20余場。今年8月,我們舉辦了“兩岸有戲”——首屆海峽兩岸青少年戲迷交流體驗營活動,50位來自臺灣的師生與30位廈門青少年在系列活動中進行深度交流,以戲會友、互學互鑒,共尋同根同源的文化脈絡。
五是擴大社會參與。聘請4名臺灣青年律師、4名臺灣青年加入思明區涉臺調解委員會,先后調處化解涉及臺青矛盾糾紛近百起。成立臺胞愛心志愿服務隊,共有200余名臺灣青年加入,開展愛心獻血、困難慰問等志愿活動30余場。聘請臺灣青年擔任社區發展顧問,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常態化舉辦臺胞愛心義診、歷史文化推廣等各類公益活動,打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集體記憶。
思明區作為中心城區,在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有哪些經驗做法?
思明區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堅持“政策有力度、兌現有速度、服務有溫度”,持續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力度,推動營商環境持續提升。主要從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是突出“機制建設”促落實。建立健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機制,納入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壓實責任、加強督導。聘請第三方對政務服務規范、設施以及運行情況等開展測評,設立線上線下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服務平臺,通過多方監督促進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二是突出“綜合理念”提成效。連續多年出臺營商環境年度提升方案,圍繞涉企服務優化、行政審批改革、司法效能提升、企業發展賦能等領域,推出重點任務130項,任務清單化136條,明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確保各項舉措落地見效。
三是突出“思明特色”增優勢。高效推進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建設,引入法務、泛法務機構67家,構建一流法治營商環境。提高辦事效率,打造思明e企通服務平臺,上線“惠企政策庫”等功能,刻畫思明區企業畫像18萬余家,收集發布各級惠企政策378篇,實現“政策精準找企業”。創新推出“政務智能辦”服務模式,“數據最多采一次”形成初步實效,材料精簡率達92%。設立廈門首支區級政府直投基金“思明科技創新創業基金”,首期規模5000萬。與24家商業銀行和投資機構簽約成立思明投貸聯盟,設立白名單機制,加強對企業的融資支持。
四是突出“改革創新”強賦能。首推“證前指導”服務模式,實現48小時內完成連鎖門店食品經營許可證審批,相關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激勵。成立全國首個“三合一”涉稅案件合議庭,集中管轄一審涉稅行政、民事、刑事案件。全省首創“知識產權協同保護中心”,強化全流程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相關舉措入選全省2023年第二批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典型經驗做法。開展大數據、人工智能職稱評審試點,為產業創新發展累計選拔專業人才近1000名。
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是一個持續性、系統性的工程。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圍繞“建立最優最活的營商環境”,全面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再提升、再優化。一是加快涉企服務提質增效。進一步健全政企溝通機制,建設推廣企業VIP服務平臺,提升涉企服務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水平。深化開展“益企服務”專項行動,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二是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建設。高標準謀劃新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為企業群眾提供更加智能高效便捷的服務。探索“一件事”審批服務模式創新,不斷拓展“一件事”應用場景。三是提升法治護企助企質效。做強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示范區,推動以商促法、以法促商、商法融合。強化涉知識產權糾紛源頭預防,加強民營企業司法保護,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環境。
思明區在打造宜居城區、進一步提升老百姓居住品質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思明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民生工程,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城區居住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提升城區環境。近十年新建或改造提升城區公園245公頃,分批次改造提升中山公園、鴻山公園等8個城市重要節點公園。目前建成區綠地率51.36%,綠化覆蓋率52.11%,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19平方米,均位居全省前列,實現了“300米見綠、500米見園”。10年來,我們新建了37條市政道路,改造提升219條道路,打通13條斷頭路,完善了學校、重點地塊周邊配套路網,有力改善了群眾的出行條件。
二是維護市容市貌。全時全域、常態長效推進文明創建,連續6屆獲評福建省文明城區,以全省第一名成績榮獲首屆福建省文明示范城區。深化拓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藍天碧水碧海凈土工程,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9%以上。大力推進污水“兩高”建設,已完成1028個建筑小區、220條道路的排水管網改造,完成改造面積約40平方公里。大力實施“宜居工程”、“廁所革命”項目,建成環衛公廁179座,旅游公廁60座,基本滿足步行10至15分鐘左右就有一座公廁可用。
三是推進城市更新。全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自2015年來已完成645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住宅樓約2500棟、惠及居民約9.1萬戶。今年456個老舊小區改造開工,涉及住宅樓約1800棟、居民約7萬戶,開工率約97%;已完工小區253個,涉及住宅樓約700棟、居民約3萬戶。以黃厝社區、東山東坪山社為樣板示范村,扎實推進城中村現代化治理,去年完成整治提升類子項目19個、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兩個樣板村所在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幅超50%。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高標準、系統性、常態化、嚴要求”,大力推進城市更新行動,不斷提升城區居住生活水平。一是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健全文明創建常態長效機制,加快推動城區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雙提升”。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讓行政執法既有力度更有溫度。二是扎實辦好民生工程。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推進社區公園、口袋公園建設,拓展公園綠地開放共享新空間,加快推進群眾身邊文體設施建設。按照序時進度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持續提升城中村現代化治理水平。三是強化社會治理能力。堅持近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全面推進社區標準化建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推進“智慧思明”信息化平臺建設,用數字化技術為城市治理賦能增效。
下一步,思明區將以
習近平總書記來閩來廈考察
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
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
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提高產業能級、增進民生福祉
提升治理能力、強化作風建設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記者、編輯:韓婉秋
校對:鄭莉涵
審核:薛曉瑩、楊曉娜
相關話題
- ·首場思明!重要發布→202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