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新增學位、老舊小區改造……這場新聞發布會,都是你關心的→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4-08-06 09:27:44
?
8月5日
思明區召開
2024年政情通報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
思明區圍繞2024年以來
經濟發展、片區開發建設、
發展新質生產力、教育、
老舊小區改造等社會民生熱點
現場回答記者提問
?
請問今年以來思明區在擴大有效投資、挖掘消費潛力等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的做法?
?答:
?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今年以來,思明區圍繞如何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持續發力,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
(一)擴投資方面
一是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今年以來思明區策劃億元以上項目17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梳理促開工項目清單57個,23個項目已經開工。3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89.88億元,提前完成年度計劃,在全市工作檢查當中,項目現場評價得分、項目工作綜合考評均位列全市六區第一。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7.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
二是多管齊下爭取資金。思明區密切關注上級資金投向領域,搶抓城中村專項借款、特別國債等政策機遇,主動靠前、對上爭取、精準申報,持續為項目建設注入“資金活水”。前埔、何厝嶺兜、泥窟石村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獲得國開行全國首批城中村改造專項借款,授信額度167億元,是全省全市首單放款項目。8個專項債項目包成功“雙入庫”(即通過財政部和發改委兩個部委的審核,簡稱“雙入庫”),區級資金需求61.46億元。10個項目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申報金額2.98億元。10個項目獲批第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領域中央預算內補助約1.68億元,獲批額度居各區第一。
?
(二)促消費方面
今年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引領下,思明區在全市率先推出區級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方案,聚焦汽車、家電等熱點領域開展惠民促銷活動,多維度助力市場煥新、消費升級。上半年思明區發放了330萬元消費券,涵蓋服裝、餐飲、商超等衣食住行各方面,總計撬動消費約9000萬元。在文旅方面,策劃了“山海藝術季”等系列文旅活動近百場,引進人氣演唱會20場。在體育方面,2024年國際沙灘排球職業巡回挑戰賽、NYBO全國青少年籃球公開賽全國總決賽等重大國際國內賽事都在思明舉辦,吸引了大量人流客流,消費潛力得到進一步釋放。初步統計,思明區上半年接待游客2876萬人次,增長15.4%;旅游收入達419億元,增長20.2%。
?
?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請問思明區這方面有怎樣的思路和舉措?
答:
?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今年全國“兩會”熱詞,也是當前各地工作熱點。如何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選對賽道、領跑行業,關鍵是“因地制宜”。長期以來,思明區作為全市數字經濟主陣地,具有深厚的產業基礎、有力的人才支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在此基礎上,思明區瞄準人工智能產業,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著力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
一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思明區會同廈門大學相關專家團隊編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方案,從產業、企業、載體、策略等方面分析思明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現狀,提出建設人工智能新型基礎設施、搭建平臺生態體系、加速創新要素聚集、打造一批標桿應用場景、推動產業規模持續增長五大發展目標,制定詳細任務和保障舉措。目前已多次征求思明區重點企業意見,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方案,組織有關專家評審論證,力求盡早發布,通過發展規劃來引領全區人工智能產業加快發展。
?
?
二是完善產業布局。思明區會同國投智能、北航天匯共同打造數智產業基地(人工智能產業園),加快廈門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北京大數據研究院廈門產業創新中心、百度飛槳(廈門)人工智能產業賦能中心3個中心建設,打造各具特色的5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基地。通過布局“一園、三中心、五基地”,進一步配齊配強產業要素,加快構建具有思明特色的人工智能產業體系。
?
三是強化政策支持。思明區于今年3月啟動人工智能專項政策研究制定工作,從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提供普惠要素保障、鼓勵企業智轉數改、推廣智能場景應用、建設產業集聚空間、提升人才專業技能6個方面制定措施,為成長快、有潛力的人工智能企業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政策支持,護航企業加快發展,推動產業加速集聚。
?
?
片區是城區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對拓展產業空間、激活發展動能、保障改善民生等具有重要意義。請問今年以來思明各大片區開發建設有哪些主要進展?
答:
?
今年以來,思明區把片區建設作為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載體,堅持系統謀劃、協調聯動,優化整合組織架構,持續完善要素保障,推動各大片區開發建設提速增效。
?
一個加快城中村改造。前埔片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獲批首批國家城中村專項借款授信100億元,發布征收土地預公告,不斷完善征收補償安置方案。
?
二是推進老城更新。不斷完善老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試點工作方案。深化同文頂片區有機更新及軌道3號線南延段廈港片區BCD地塊征收工作。加快推進東坪山安置房A2地塊改造提升進度,為老城更新異地安置提供堅實保障。
?
三是加快項目建設。持續加快字節跳動、國際銀行總部大樓等33個省市重點項目的建設,以及何厝嶺兜、泥窟石村等安商房建設進度,提前謀劃湖濱、何厝嶺兜等片區返遷事宜。
?
四是加快推動地塊出讓。開元創新社區游戲產業園A05地塊成功出讓,僅用1天時間實現“交地即交證”,成為全市首例非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書》三證齊發項目。將軍祠片區2-3地塊順利出讓,是今年全市新一輪土地財政機制下出讓的第一個商住地塊。
?
五是推進土地盤活利用。出臺低效工業用地認定方案,推進低效工業用地再開發,釋放產業發展新空間。實施開元創新社區舊工業用地改造,推動信達光電產業園改造項目開工。加快綜合開發試點項目廈門國際商務核心區建設進度,探索分層出讓試點廈門國際商務核心區D147地塊項目。
?
?
多年來,思明區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扎實開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工作,相關經驗成為了打造人口密集城區教育發展的“思明樣本”,得到廣泛好評。作為公認的教育強區,請問今年以來思明區在教育方面又有哪些亮眼舉措?
答:
?
今年以來,思明區以落實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為抓手,以創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區、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為目標,既要做到“有學上”,又要做到“上好學”,努力辦好群眾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不斷滿足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
一是示范作用更加凸顯。始終保持開拓創新、爭先進位的精神,不斷豐富教育強區的內涵,鞏固思明教育的優勢。目前,思明區承擔了國家級“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提升實驗區”、省級“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實驗區”“智慧教育試點區”4個實驗區創建任務,通過深化教育改革,持續探索教育高質量發展路徑。
?
二是擴優提質更加有力。第一是擴增量,有序推進故宮小學改擴建等23個教育在建項目,保障新增1140個義務教育學位、1230個幼兒園學位。第二是優存量,啟動校園校舍改造提升及消防安防改造工程,提升老舊基礎設備設施,拓寬運動場地使用面積,84所校園的辦學條件得到優化。第三是提質量,進一步完善緊密型教育共同體辦學機制,新成立雙十中學思明分校等3個小初銜接研究型教育共同體,加強基礎教育階段貫通培育,積極推進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每百名學生擁有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達2.41人,名師數量及比例均居全市各區首位。
?
三是學生素質培養更加全面。思明區堅持立德樹人,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與教育部簽訂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合作協議,首批10家思政實踐基地共開展了185次實踐活動。同時強調科學教育,在全市率先制定中小學科學副校長聘任與管理辦法,聘任63名科學副校長,實現區屬中小學全覆蓋,7所學校獲評首批市級科學教育實驗校。注重健體強心、美育浸潤,評選區級特色學校30所,“體教融合”“宮校合作”等育人模式改革成果豐碩,相關體育美育工作經驗獲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媒體線上報道。
?
?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既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更承載著群眾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請問今年以來思明區在老舊小區改造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
?答:
?
思明區現有的2000年以前的老舊小區占全市的六成,是全市老舊小區的“集聚地”。今年全區計劃分批分次改造479個老舊小區,涉及1832棟、7.1萬戶人家,可以說是時間緊、任務重,且數量多、范圍廣。截至當前,老舊小區改造已開工377個小區(共1588棟,約6.1萬戶),開工率86.0%;已完工132個小區(共412棟,約1.4萬戶),完工率20.0%。
?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按照“建管結合、統籌兼顧”的工作總要求,堅持科學化、系統化、精細化,通過總結過去改造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堵點,思明區制定“一導則兩圖集”等系列工作標準,形成“123456”全過程的管理機制,完善頂層設計。“一導則兩圖集”為“124356”的“1”和“2”,“1”是《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管理導則》“一個導則”;“2”是設計標準圖集、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圖集“兩個圖集”;“3”是專班運作、工作例會、評比晾曬“三個制度”;“4”是意見征求、方案設計、項目工程實施、竣工驗收“四個階段”;“5”是一個項目專班、一個工作陣地、一支居民監督隊、一塊公示牌、一次績效評價“五個一”;“6”是堅持問需在前、堅持治理在前、堅持凝聚共識在前、堅持拆違在前、堅持自治組織在前、堅持統籌在前“六個在前”。
?
二是完善協同機制。堅持“一線工作法”,建立現場協調以及協同推進的各項工作機制,加強各單位資源要素統籌協調,壓緊壓實參建單位的主體責任,發揮代建單位工程總協調人的專業技術優勢,統籌安排施工、管線、污水“兩高”項目協同,降低對群眾生活影響,加快辦好民生實事。
?
三是發動居民參與。發揮基層組織的引領作用,社區網格、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等組織作為紐帶,引導居民參與到項目策劃、過程監管、竣工驗收、長效管理的全過程。增加小區“自我造血”功能,鼓勵居民以改造為契機,結合小區的實際,整合空間資源,增設停車位、廣告牌等設施,提高公共資源利用效率。以“共建共治共享”為治理目標,采取居民自管、“菜單式”物業服務、專業化物業服務等模式,逐步推進改造后小區基本物業服務業全覆蓋,提升小區宜居度和居民獲得感。
?
校對:鄭莉涵、韓婉秋
審核:薛曉瑩
相關話題
- ·人工智能、新增學位、老舊小區改造……這場新聞發布會,都是你關心的→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