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攜手國家重點公園 為生態文明打造“融合課堂”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24-01-16 00:00:00
? ? ? 1月13日,國家重點公園廈門園林博覽苑,又添一塊新牌子:廈門市鷺江新城小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孩子們將以學校特色“節氣”課程為依托,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涉及科學、信息技術、勞動、語文等多門學科。
?
?
(圖:同學們用精彩的節目,慶祝新的實踐基地掛牌)
(圖:授牌儀式現場)
?
? ? ? ?廈門市原副市長、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廈門園林博覽苑副主任王謹等領導嘉賓出席了授牌儀式。廈門園林博覽苑還是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廈門市綜合公園和國家AAAA級景區。作為廈門市首批獲全國自然教育基地(學校)的單位,園博苑的總占地面積高達3.31平方公里,在生態島嶼的多島結構加持下,園博苑海岸線曲折、物種多樣、自然資源豐富,并在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下開展了“博物科普大課堂”,并最終形成了9處自然教育場所。通過綜合教育基地的建設,園博苑也將為學生提供多途徑的生態教育服務。
“探秘”生態課堂 體會“萬物生”
(圖:同學們在海邊觀測候鳥)
? ? ? ?上百只大型候鳥組成的“人字陣”從碧藍的長空掠過,手舉望遠鏡的孩子們齊聲驚嘆:“太壯觀啦!”這是同學們在公園內開展“觀鳥”活動時的動人一幕。
? ? ? ?“雖然它們也排成‘一字型’或者‘人字形’,但它們并不是大雁,而是鸕鶿。每年,這群鸕鶿都從遙遠的青海湖畔,飛到廈門及周邊的海島上過冬……”授牌儀式后,孩子們園區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分別參與觀鳥季主題活動。通過講解,孩子們在岸邊識別了鸕鶿、大白鷺、小白鷺等多種水鳥的外觀特征和生活習性,隨行的家長也紛紛發起了朋友圈,展示新學的知識。
? ? ? ?“園區的講解老師非常專業,而且細心。”一位隨行家長表示,哪怕是最簡單的望遠鏡運用,老師們都講解了好幾遍,幫每一位小同學都檢查了一遍。在講解上,老師們也是非常耐心。
? ? ? ?鷺江新城小學的隨團教師們,也一路做著筆記,準備將此行學到的知識,與后續在學校的課程做更好地結合。老師們表示,觀鳥活動的背后,涉及豐富的生物、地理、物理等科學知識,還有豐富的物候、文學、歷史等文化內涵。而這些跨學科的知識,最終都將結合到學校特有的“節氣”課程體系中去。
依托“節氣”課程 突出“研究味”
(圖:學校將現有的學習成果制作成手工展品,與園博苑共建室內展館,與市民游客們分享孩子們的巧思)
? ? ? ?一系列跨學科的知識與實踐,皆以中國傳統的“節氣”概念為引領,從原本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之中,生發出源源不斷的知識養分。這樣的課程體系,對家長和老師們而言,無疑是豐富而陌生的。為此,學校設計了這套課程的執行要點,那就是:“主題聚焦、課程為基、項目架橋、學研同構、家校聯動、成果融通!”
? ? ? ?據介紹,鷺江新城小學的“節氣”教育,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玩味·中國節”已經圓滿完成,學校開發了全套校本教材《玩味·中國節》,協助孩子們建立起對24節氣的整體認知。而第二階段“探秘·萬物生”從本學期起火熱開展,突出“研究味”,積極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增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到第三階段“追尋·情思長”,則將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打造“傳家課程”。
? ? ? “第二階段,可以說是整個特色課程的中堅。”鷺江新城小學校長陸佳音認為,這個階段的“研究味”很濃,“項目式學習”的方式成為主體。而通過設立“教育實踐基地”,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資源補充校內資源不足,可以讓學生走進園區參觀學習、動手實踐,促進學生在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 ? ? “本次與園博苑的合作,旨在打造一個真正能夠帶領學生走向生態的教育基地,而這也有利于在后續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學生不斷強化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地球生命共同體理念。”陸佳音表示。
(圖:廈門市鷺江新城小學將“節氣文化”制作成特色校本課程,在課程的2.0階段,積極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
相關話題
- ·小學攜手國家重點公園 為生態文明打造“融合課堂”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