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界大咖云集思明美食節
來源:廈門小魚網 發布時間:2016-12-06 11:11:37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和臺灣美食節目主持人柯俊年來廈,行程滿滿,體驗了廈門人一天的生活。至此,由思明區商務局和廈門晚報主辦的“大咖思明GO”活動圓滿也落幕。
相機、手機對著海鮮猛拍,沙茶面、面線糊、咸酸甜、芋包……每一樣美食細細品味、贊不絕口。昨日上午,一群人在八市引起了一小波轟動,原來是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總顧問沈宏非和臺灣出鏡率頗高的美食節目主持人柯俊年,以及廈門知名大廚張淙明、海鮮達人海鮮大叔以及一大波的吃貨們一起逛八市、品美食。
識別 挑選??在八市采購新鮮食材
從開禾路口一路往里走,路過每一個海鮮攤位,沈宏非都停下來給看到的每一種海鮮拍照,海鮮大叔介紹著“這是烏魚、巴浪魚、秋刀魚、剝皮魚……這印尼紅管,口感非常好。”沈宏非連連點頭,“好新鮮啊!”一路上,海鮮大叔還介紹著蟹的辨別方法以及不同海鮮各自烹飪的特色。沈宏非說,“逛菜市場的樂趣就在于,你不知道自己今天要做什么菜,一邊逛一邊靈感迸發,很有意思。”
而柯俊年則更專注于蝦,一路上看到蝦的攤位他都要停下來看看。在張淙明的陪同下,他要為下午的美食分享會采購食材。柯俊年笑著說,“這應該是我第八次逛八市了。
”
沙茶面的魅力??擋都擋不住
除了逛,吃也是此行重要的一部分。阿杰五香配上廈門甜辣醬,沈宏非連稱“好吃”。隨后一行人來到了友生風味小吃,一品魔湯的魅力。柯俊年說,臺灣也有沙茶面,但是做法不同,是在清湯面上加沙茶醬。廈門的沙茶面味道更濃,沙茶醬和花生醬熬出來的湯加上配料,很營養。他自嘲地說,“雖然吃了會胖,但是每次來廈門都忍不住要吃。”
廈門和臺灣有很多小吃名字相同但是做法卻不同。除了沙茶面,面線糊也是如此。一邊吃,一邊分享著各自對美食的見解。菜市場里接踵摩肩,蹲坐在路邊小攤,大咖們十分適應,最市井的地方儼然成了美食碰撞分享的平臺。
?
來壺“一枝春” 老廈門的味道如此“頑固”
在“陳源香”肉制品店里,傳承了三代人的肉松,讓沈宏非也特別要求和陳源香的傳人陳祥萍合影留念。在吉治百貨,配著新鮮出爐還熱乎乎的餡餅,兩位美食大咖還特別要求來一壺“一枝春”,柯俊年說,“這茶小時候經常喝,熟悉的味道。”
在最具歷史最具廈門特色的鷺江賓館,晴好的天氣和優美的風景不禁讓沈宏非感嘆“好美啊!”美景配上獨具創意與品質的海鮮仿古藥膳,無疑是最愜意的事情了。
懷著“忐忑”心情來廈門,吃到“古早味”心里石頭才放下
? ? ? ?品嘗完廈門小吃后,沈宏非一身輕松打扮現身美食分享會。這場分享在中華城大中庭舉行,百名廈門“粉絲”與沈宏非面對面交流。商城二樓直到五樓還有不少市民游客駐足,從高處俯瞰,一睹沈宏非的舌尖幽默。
? ? ? 一開場,沈宏非就說:“廈門很熱情,來的這幾天,廈門的朋友用各種特色美食把我‘碾壓’了一輪,我拍了很多照片,手機都重了。”臺下的觀眾忍不住笑了。盡管如此,在分享會上,沈宏非依然興致勃勃地品嘗了沙茶火鍋、土筍凍、海蠣煎等廈門特色美食,還有他鐘愛的廈門花生湯。
????報名前來觀眾既有小學生,也有80歲高齡的阿伯,他們大多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而知曉沈宏非。60多歲的莊國雄是廈門“土著”,也是晚報的忠實讀者,他告訴記者:“我看了《舌尖上的中國》很喜歡,我不是很會做菜,但是對吃很感興趣,所以一看這個活動馬上就報名了。”
沈宏非的幽默頻頻把大家逗樂,他說:“我交朋友是要看重量的,口味相近的,瘦子就不行。”他打趣廈門的天氣:“早晨去八市逛了一圈出來,廈門已經是夏天了。”提問互動環節,臺下的觀眾更是爭相發問,從“最拿手的菜”問到了“古早味的美食文化如何傳承”,沈宏非一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人物面對面】
廈門的味道:酸甜加一點咸
????說起來,沈宏非與廈門頗有淵源。上個世紀90年代初,沈宏非在《文匯報》福建辦事處工作,雖然辦公地點在福州,但是他經常往廈門跑。此次來廈門之前,他還心心念念著當年站在街頭迎著寒風吃著的熱乎乎的海蠣炸。
????沈宏非說,最后一次來廈門是2000年,因為同學聚會而來,短暫停留。闊別16年再次踏上鷺島,他說:“我其實心情是忐忑的,不知道記憶中的美食會有怎樣的改變。我對廈門美食的記憶可能90%都在思明區,但是直到今天中午,我心里的這塊石頭終于落地了,還是當年的味道!”
????沈宏非說,他很喜歡思明區的那些老巷子,盡管和從前相比有所變化,但是能被保留下來本身就是很可貴的。他說:“廈門的味道就像我剛吃到的油蔥粿,是酸甜加一點咸。”沈宏非說,廈門在經濟、文化方面都很開放,包容性很強的一座城市,“我來了48個小時,還只碰到一個土著。但是有意思的是,廈門人在吃的方面包容性不強,甚至是有點頑固,當然頑固是需要資本的,需要文化底蘊的支撐。”
?
談傳承,或有無奈但順其自然
? ? ? ?沈宏非說,現在要在街頭吃一塊海蠣炸或許并沒有那么容易了。對于這些美味的小吃,沈宏非從不帶著苛刻的心態,他說:“口味本來就因人而異,不必特別地強調哪一家最正宗,可能我覺得最正宗的也已經是改良過的,即使是在街邊不知名的,也未嘗就不好。”
? ? ? ?談到“古早味”的小吃該如何傳承,沈宏非說:“其實飯店本身并不承擔傳承的責任,更多的是商業上的考量,飯店的菜肴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我來廈門,看到街上很多打出了‘古早味’的招牌,說明商家有這方面的意識,是很好的。”嗜甜的沈宏非這趟來廈門,覺得花生湯不再像從前吃的那樣甜了,“或許是飲食習慣的改變,或許是出于健康的考慮”,他還發現廈門的沙茶面也有不同的“流派”,有稍微清談一點的,也有“重口味”的。他說:“我相信該保留的終究會保留下來的,而那些消失的會有一點無奈,但也應該抱持順其自然的心態。”
?
重食材輕調味
柯俊年“黑白煮”煮出驚喜
在另一邊的磐基名品中心,常年在電視臺擔任美食電視主持人的柯俊年,一席“黑白煮”嗨翻全場。活動上,柯俊年不僅與眾粉絲分享了自己的美食心得,還以一道地道的、別具臺灣特色的“蝦雞煲”詮釋了"黑白煮"的精髓。
“黑白煮”在閩南語中的意為“亂煮”。而在廈門,將蝦和雞搭配在一起烹制料理也確屬罕見。因此,一開始看著柯俊年如此“黑白煮”時,臺下的觀眾還有幾分疑慮:這樣搭配的菜肴能好吃嗎?然而,隨著雞肉、鮮蝦、黃酒、青椒等各種主輔料在鍋里醞釀、發酵的香氣竄出鍋蓋,四處飄散時,觀眾們便按耐不住了,爭相舉手上臺當試吃團。“雞肉只煮了這么一會兒就入味了,又香又嫩,平時在家里要煮上一兩個小時才能有這效果。雞肉吸收了蝦的鮮味,口感好極了。”趙女士品嘗后連連點贊。
柯俊年的連珠妙語和風趣幽默讓分享會的氣氛格外活躍。市民賈女士說,“之前有在綜藝節目《康熙來了》里有見過柯俊年,這次能在思明美食節的活動上見到本人,還是蠻驚喜的。”柯俊年對吃的認識,也令她受益匪淺。“柯老師提到的‘重食材輕調味’的理念我很認同,現代的快餐式的餐飲為了口味,有點將食材與調料本末倒置了,上等的食材不需要繁雜的烹調,既能保留食材的原滋原味,也是一種健康養生的生活方式。”
?
【人物面對面】
沙茶面真正代表廈門味道
?“我對面食沒有抵抗力,如果在家,早上起來吃一碗面線糊,中午吃牛肉面,如果晚上你端給我一碗沙茶面,我會問你,有沒有大碗的。”柯俊年愛吃面,尤其喜歡沙茶面。
“只要在廈門,我每天都會吃一碗沙茶面”,柯俊年說,“不過我今天吃了兩碗,早餐在酒店,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碗沙茶面,上午逛八市,我又吃了一碗沙茶面。我一直認為沙茶面真正代表廈門的味道,是廈門美食最大的一個特色,用沙茶湯頭,加上海鮮、肉類、蔬菜等好料,配上水面,這樣的組合只有廈門才有,而且廈門每一家店有每一家店的特色。廈門沙茶面已經很美味了,如果能注入更多文化內涵,用更多在地故事來包裝,一定能更上一層樓。”
?
把味覺記憶拋開 接受新事物
柯俊年說,作為一個常年在外品嘗美食的人,一定要把家鄉的味覺記憶留在家里,接受新鮮的事物,因地制宜,這樣才能品出各地不同的風味。比如姜母鴨,臺灣姜母鴨是火鍋,而廈門姜母鴨是把鴨肉用老姜干燜出來,你說哪個風味好?只能說各有千秋,當地人都吃這種東西那么久了,不好吃這種做法早就消失了。還有鴨肉面線糊,臺灣是當歸鴨肉面線糊,湯頭清澈,只放大腸和海蠣兩種配料,用勾芡做成糊;而廈門四物鴨肉面線糊,因為放了熟地,所以湯是墨色的,配料有20多種供選擇,面線是煮到糊。這就是不同地方美食的不同之處。
?
現場花絮
小記者提問柯老大
?現場觀眾除了大人,還來了晚報的小記者,他們圍著柯俊年問個不停。關于稱呼,柯俊年說,他最喜歡別人叫他柯老大。柯俊年也跟小記者分享了他是如何走上美食之路:“因為我從小就愛吃,從小就喜歡學做菜。我在臺北艋舺街頭菜市場長大,小時候周圍的婆婆媽媽們,很喜歡交流做菜心得,耳濡目染之下,我也逐漸具備了‘吃貨’的潛質。長大后走出艋舺,我也吃過很多東西,總覺得味道都不對,我就琢磨可用什么辦法,把我吃過的美食分享給大家。”
?
美食之夜享受“廈門味道”
? ? ? ? 晚上6點半,思明美食之夜在白鷺洲的舒友海鮮大酒樓拉開帷幕。市民與美食家相對而坐,雞湯汆海蚌、紅蟳米糕、沙茶大斑節……12道由大廚精心烹調的佳肴一一呈現,精致的擺盤和味道,讓嘉賓們紛紛點贊。能和沈宏非、柯俊年這樣的美食大咖一起共進晚餐,更是讓受邀參加晚宴的網友更是大呼“過癮”。
?
? ? ? ? ?擔任“美食之夜”的兩位主廚分別是來自宴遇的出品總監吳嶸和來自黑明-越界食尚的首席主廚張淙明。兩人不僅都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還是師兄弟。美食之夜的主題是“廈門味道”,而什么樣的味道最能代表“廈門味道”呢?為了交出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兩位主廚單是確定菜單就花了1個月的時間,反復地碰頭、甄選,最終定下了12道菜品,3道冷盤、8道熱菜以及1道餐后甜品,市井小食華麗變身,讓沈宏非感嘆:“草根美食也有了國際范兒,仿佛看到了明年金磚會晤的國宴雛形。”?柯俊年則表示:“很驚訝,每一道菜都有驚喜。”席間,柯俊年還跑到后廚瞧一瞧,他說:“同樣都是做菜的人,相互了解,能作出這樣的菜,很不容易。”柯俊年還說,他會把“廈門味道”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
? ? ? ? ?吳嶸說:“我理解的廈門味道就是還的味道,所以我們的菜品以海鮮為主。在我看來,廈門味道還沒有真正的走出去,所以我想借這次機會把地道的美食呈現給大家,在秉承傳統的基礎上做一些創新。”而張淙明則說:“最好吃的東西其實在記憶里,我們就是要把記憶挖掘出來,給大家更好的味蕾感受,用本地的新鮮的食材加上烹飪手法,保持原汁原味。”
?
【網友說】一座城用美食抓住他的心
? ? ? ? ?此次晚宴前,活動的主辦方在網上發起報名,征集網友們與思明美食的故事。一道道思明美食的背后是一段段溫情的回憶,最終選擇了10位網友,邀請他們前來參與“美食之夜”。
? ? ? ? ?帥氣的小伙子盧永慶來廈門工作一年多了,他說:“畢業后來廈門,因為喜歡這里的風土人情,人家都說抓住一個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廈門用土筍凍深深地抓住了我的胃。”別看小盧挺瘦,其實是一枚十足的吃貨,,“土筍凍還一定要配上黃芥末和廈門辣醬,然后再來一口拌著香菜末的酸蘿卜,簡直覺得生活太有味了!”品嘗完12道美食,他依然對作為前菜的土筍凍戀戀不忘,“比我在外面吃的更贊!”
?
【側記】簡單的廚房,不簡單的菜肴
? ? ? ? ? 臨時搭起的后廚,幾口鍋、瓦斯爐,并沒有任何高級的烹飪工具。晚宴的大部分菜就誕生在這里。兩位大廚帶著他們團隊,有條不紊在忙碌,這邊3個平底鍋同時煎著30多支斑節蝦,要不斷翻面,控制好油和火候,那邊濃郁的沙茶汁則在慢火烹調,香氣四溢。一道看似簡單的土龍湯,魚肉要提前刮花處理,細細密密的魚刺不再成為品嘗魚肉的障礙,魚骨則與老雞、龍骨、豬尾骨一同熬制高湯,滿滿的膠質讓嘉賓開玩笑說:“上一趟衛生間回來就會變成果凍了。”盛菜的盤子和碗也都頗有講究,要保證溫熱才不影響菜品的溫度。
?
活動花絮
?這頓晚宴 讓她愛上廈門
? ? ? ? ?郭小姐是河南人,畢業于南京一所在學,來廈門才兩個月的時間,對廈門以及廈門小吃還是陌生的感覺。“這次晚宴讓我愛上了廈門!”
? ? ? ? 神奇的是,郭小姐竟然遇到了同部門的同事,而平時,她上白班,這位同事上晚班,是很難遇到的。她也感受到了廈門美食帶來的幸福感,她原本以為,姜母鴨會有姜的辣味,讓她意外的是,口感非常溫和,而且香中帶甜;滋補土龍湯,口感醇厚、味道鮮美,其中的調味料感覺似曾相識,卻說不出到底用了什么;紅蟳米糕香糯卻不油膩。此外,而能與沈宏非、柯俊年等“美食大咖”一起享受美食,近距離分享美食帶來的愉悅感受,她覺得會終生難忘。
?
以后朋友來廈門 知道往哪里帶了
? ? ? ? ?楊小姐是地道的漳州人,雖然來到廈門工作已經兩年了,但吃過的廈門小吃只有花生湯、海蠣煎和沙茶面。她說,因為上班很累,下班也只想休息,所以吃的最多的就是快餐。有朋友來到廈門,問起廈門地道美食,她只能說出一個黃則和。這次參加“尋味思明”活動,她一口氣品嘗到八市的扁食、拌面、小籠包10幾種廈門小吃。
? 這次能跟大咖一起參加晚宴,更讓她驚喜,平時不沾蔥姜蒜的她,深深的愛上了晚宴上的那道“咖喱鹵鰻魚”,晚宴結束還念念不忘。她說,“尋味思明”活動將成為她特別美好并值得紀念的記憶。
相關話題
- ·美食界大咖云集思明美食節2016-12-06